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是反映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收入、支出及结余情况的报表。它对于了解单位财务状况、评价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来深入探讨其编制方法与实例分析。
编制方法
收入部分
1. 财政拨款收入:根据财政部门实际拨入的金额填列。
2. 事业收入:按照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填列。
3. 上级补助收入:依据上级单位拨入的非财政补助资金数额填列。
4.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根据附属单位上缴的收入金额填列。
5. 经营收入:记录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6. 其他收入:涵盖除上述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如投资收益、租金收入等。
支出部分
1. 事业支出:反映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2. 上缴上级支出:填列按照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3.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根据对附属单位补助的金额填列。
4. 经营支出:对应单位在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发生的支出。
5. 其他支出:包括除上述支出以外的各项支出。
结余部分
1. 事业结余:通过收入减去支出计算得出,反映单位当年除经营收支以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
2. 经营结余:经营收入减去经营支出后的余额。若为亏损则不结转。
3.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根据规定进行结余分配的情况填列。
实例分析
假设某行政事业单位在[具体会计期间]的相关数据如下:
财政拨款收入 500 万元,事业收入 200 万元,上级补助收入 50 万元,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30 万元,经营收入 80 万元,其他收入 20 万元。事业支出 600 万元,上缴上级支出 20 万元,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 10 万元,经营支出 60 万元,其他支出 10 万元。
1. 收入总计:500 + 200 + 50 + 30 + 80 + 20 = 880(万元)
2. 支出总计:600 + 20 + 10 + 60 + 10 = 700(万元)
3. 事业结余:(500 + 200 + 50 + 30 + 20) - 600 - 20 - 10 = 170(万元)
4. 经营结余:80 - 60 = 20(万元)
5.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假设按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20 万元后,剩余 170 + 20 - 20 = 170 万元结转事业基金。
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的编制过程,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其编制方法,准确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和结余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